青春是什么?8359所发射技术研究室尊龙凯时app团支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们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航天。在这个青春的季节里,团支部在2021-2022年度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支部”表彰名单中赫然在列。
发射技术研究室团支部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队伍。他们主动融入中心,学习上赶超先进,工作上拼搏进取,深入开展以青年岗位责任意识深化、青年质量管控能力提升、青年创新意识增强、青年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等为目标的“青”字号品牌活动,为8359所发射技术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凝聚理想力量 铸就忠诚担当
“经历过艰难岁月的爷爷经常跟我说,今天的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我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立志航天报国。”支部青年饶求剑在团支部组织开展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团支部坚持强化思想引领,让“永远跟党走”的种子在青年职工中埋得更深。
团支部举办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团支部书记张燕将新时代专题党史与航天事业相结合,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北京总调度“90后”女工程师鲍硕和“北京大工匠”李明洋的事迹为切入点,号召团员青年在党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将党的优良品质作为不懈的追求。
团支部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和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作,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疫情期间,团支部组织开展“保持战时状态,向夺取‘三大战役’全面胜利发起冲锋”线上主题团日活动,透彻分析严峻形势,解读和传达院、所相关要求。在年初和年末,对青年进行形势任务教育,通过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青年问题,充分发挥支部联系青年桥梁和纽带作用。
凝聚青春力量 勇当任务先锋
团支部创建了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质量放心团支部,开展了“航天青年说”“青年协警话质量”等特色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全年任务的完成保驾护航。
在某重大型号任务竞标的关键时期,团支部组织成立了“战鱼”青年突击队。“新领域的开拓不下一点苦功夫是不行的,骨头再难啃,我们也要把它吃进嘴里,不会的我们可以学,但放弃是不可能的。” 调试过程中,刘冬不小心被蝎子蛰伤,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影响进度,强忍着疼痛坚持完成试验,工作结束赶到医院时,手已经肿得不成样子,直到打完麻药后才沉沉的睡去,第二天凌晨5点,刘冬又出现在了试验场上。正是靠着队员们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突击队攻克了多项国内技术难点,完成总体方案设计、技术难点攻关和原理样机研制,为项目竞标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近年底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团支部组织成立“猎鹰”青年突击队,承担了多型重点项目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外场试验等“急难险重新”任务。某型号在人员紧张、无法调配的情况下,张奥林主动请缨,要求承担进场任务,且一进就是整整3个月。面对着整日外场试验的洗礼,他的皮肤变得更加的黝黑。3个月回来正是他与媳妇约好拍婚纱照的日子,再厚的粉底也挡不住太阳公公的印记,就这样,肤色迥异的婚纱照定格为了永恒。每当有人调侃他时,他总是咧嘴笑说,“这辈子只拍一次的照片,献给这辈子奋斗终身的事业,值!”
凝聚创新力量 助力成长成才
新时代青年要有创新精神。团支部搭建青年创新品牌,开设“专家创客大擂台——经典讲堂”、“头脑风暴”及“科技论文、五小成果征集”等活动,培养青年在传承经典、打牢设计基石的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发扬“创客”精神。
“专家创客大擂台——经典讲堂”活动是发射技术研究室的品牌活动,策划创意源自室内青年员工对设计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拓展的迫切诉求。通过项目负责人“经典设计”的授课、创客创新项目的发布,让青年在仰望星空、开动大脑的同时,不忘传承经典、继承经验,让创新切实融入到当前工作与未来规划中。团支部定期开展的“头脑风暴”活动成为了研究室开拓创新的策源地,从发射技术到人机交互、大数据、新型武器,大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碰撞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金点子”。
团支部在三院科技论文和五小成果征集活动中,先后上交了20余篇科技论文和10余篇五小成果。团支部积极总结大家的“奇思妙想”,结合所内外专家意见,确定深入开展研究的方向。提出的创新项目“ 磁悬浮座椅” 入选集团公司“双创”种子池;提出的“基于民用技术改进的低成本快速成型方案”已在多型产品上开展应用,相对传统方案,成本降低一半、效率提高一倍,为后续低成本敏捷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聚团队力量 激发队伍活力
团支部将青年所需所想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通过问工作、问生活、问困惑的“三问”方式,充分了解、把握支部青年的心理和需求,协助研究室、班组长、党工团委等为新员工制定培养计划,分配项目导师,严格落实传、帮、带制度。
团支部每季度邀请重点项目的主任设计师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现身说法,帮助青年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促使青年员工以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提升设计质量。在与发射箱部团支部联合开展的“1+1>2 团团共建”交流活动中,新入职青年胡梦凡说:“共建活动让我对发射箱的制造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技术设计与制造工艺密不可分的关系。”(张燕)